對于北方來說的話,一般采種與種子處理于6月中下旬,菟絲子采用人工栽培與豆科類植物混種,育期約100天左右。先播大豆,再播菟絲子,與大豆一起種植,可有效的提高菟絲子的產(chǎn)量。
菟絲子喜歡生活在高溫濕潤氣候下,對土壤沒有很嚴格的要求,適應性較強。往往能在平原、荒地、墳頭、地邊以及豆科、菊科、寥科、蘸科等植物地內(nèi)見到野生菟絲子。遇到適宜寄主就纏繞在上面,在接觸處形成吸根伸入寄主,吸根進入寄主組織后,部分組織分化為導管和篩管,分別與寄主的導管和篩管相連,自寄主吸取養(yǎng)分和水分。菟絲子一旦幼芽纏繞于寄主植物體上,生活力極強,生長旺盛,最喜寄生于豆科植物上。
菟絲子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,具有滋補肝腎、固精縮尿、安胎、明目、止瀉之功效,始載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,被列為上品。純凈的菟絲子成灰棕色或黃褐色,表面光潔。主要分布于中國及伊朗、阿富汗、日本、朝鮮、斯里蘭卡、馬達加斯加、澳大利亞等地。通常以種子繁殖的方式進行傳播。菟絲子種子成熟后落入途中,第二年氣溫回升的時候,種子便開始萌發(fā)。